图片

共克时艰迎春来 ——我市医疗战线全力以赴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纪实
信息来源: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2-29 08:20

图为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救治病人

这几天,不期而至的寒潮速冻着吉林大地。近期复杂变化的新冠疫情,让这个冬天似乎变得更冷一些。

我们不怕寒冬。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连日来,我市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市委、市政府统筹指挥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医疗战线工作人员勇敢担当、坚守奉献,成为这个严冬最暖的亮色。

兜住底线——重症患者应救尽救

全力救治重症患者、竭力挽救每一条生命,这是重症救治战线上的医护人员对“生命至上”的解读,也是他们立下的“军令状”。

“全科室123名工作人员分成四班,与167台透析机一样,全天候运转。”说起最近繁重的工作量,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和血液透析室主任鲁新言语中透着对“战友”的敬佩。

肾内科和血液透析室是市人民医院载量较大的科室之一。病房原来就有70多名危重症病人,每天还要接收外县(市)转来的急危重症和门诊正常收治的病人。自12月15日血液透析室出现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以来,他们由原来的三班倒变成四班倒,第四班就是专为感染新冠病毒透析病人开设的。

查房、手术、抢救、护理,科里医护人员始终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有的严重腹泻,咳嗽时会失禁,就穿上纸尿裤坚持;有的心率每分钟高达140次,还穿着防护服在病人床头坚守;有的声音嘶哑,仍耐心询问和讲解……

有患者感动地说:“现在真知道啥叫白衣天使了。”

一老一小是家庭的重心,也是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

为满足我市儿童就医需求,市儿童医院因时因势调整优化就医流程。他们开辟24小时急诊绿色通道,通过设置缓冲病房,采取边排查边救治、全环节无缝衔接等有效策略,确保急危重症患儿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短短数日,他们已接诊患儿1100余人次,同时还开辟绿色通道用来接诊危重患儿。

为全力做好老年重症患者救治,市中心医院积极筹备老年重症病人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抢救药品,集全院之力调配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血滤机等重要的抢救仪器设备,补充到急诊、重症病房、呼吸内科、老年医学科等科室,以应对大量的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重症患者救治使用。

“我们目前已经做好应对大量重症患者就诊的医疗救治预案并反复演练,确保全方位做好重症患者救治的准备工作。”该院负责人说。

守护生命线——争分夺秒筑牢急救“防火墙”

冬夜,大地披上黑衣,凛冽寒风侵肌刺骨。120调度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呼救电话不时划破长夜的寂静。

“来任务了,出发!”12月22日22时49分,周吉车组接到任务,一道白色“闪电”疾驰而出。

此时,周吉车组已经连续执行了7个急救任务。没时间吃口晚饭,大家立即奔赴新的呼救地点。途中,周吉拨通呼救者电话,一边询问病情,一边指挥做好抢救准备。

患者是一名85岁高龄老人,核酸抗原阳性,有脑血栓病史,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车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抢救。心肺复苏、球囊加压通气、静脉注射抢救药品……医护相互配合,冷静果断处置。8分钟后,老人出现自主呼吸,可触及颈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收缩,复苏成功。大家长长地舒了口气。两名急救员迅速将老人从4楼搬运到急救车内,转送到医院继续治疗。

周吉车组的成功施救,给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市急救中心的工作重心由防控感染转为医疗救治。为了保障群众急救需求,市卫健委紧急抽调150名医护人员支援。市急救中心增加调度席位,调整值班人数和班次,选派经验丰富的医生坐镇调度指挥中心开展远程急救指导。

这段时间,他们每天接听呼救电话1000次左右,出诊量同比增加近1倍。全体医务人员分班值守24小时运转,他们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守护生命线、筑牢“防火墙”。

“‘120’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通道。我们知道肩负的重担,更能体会患者的焦急。我们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健康指数,决不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

这是急救人的承诺,也是他们的行动。

筑牢防线——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李大夫,我这两天咳嗽,睡不好觉,该咋办?”

“饮食要清淡,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有助于痰液排出,别有压力,保持乐观心态……”连日来,丰满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天华每次受理居民线上问诊时,除了给予预防和用药指导,总是要嘱咐几句。

基层医疗机构是构筑全民健康的基石。自“新十条”发布以来,全市14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32家村卫生室,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迅速建立防疫保障工作体系,发挥“网底”和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丰满区旺起镇地理位置偏远。镇卫生院根据辖区群众身体素质情况,以绿色、黄色、红色做好标记,由村医通过微信发到各村微信群,并重点标记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电话和微信号,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回复群众问询,正确引导百姓就医。

早在12月初,市卫健委就会同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启动全市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状况摸底调查,以家庭医生为依托,按照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实行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分级管理,开展分类分级服务。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还组建了1500余个家庭医生巡诊小分队,为高龄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送药上门诊疗服务,为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基层首诊,指导症状严重患者有序转诊。

“手中有药,心里不慌。”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目前,我市能够生产“一退一止两抗”药品的药企正开足马力加紧产品上市步伐,协助采购和组织调配的400万片退热药品从12月22日起陆续上市,正通过多个渠道向市民免费发放。同时,药店、中医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发挥中医药预防康复作用,熬制中药汤剂免费发放给群众。

为扩大轻症患者医疗诊治的承载量,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以村卫生室、乡卫生院为“前哨”,以医联体为载体,储备发热诊室、开放发热门诊,启用“吉林家医”微信小程序,组织临床医生线上问诊答疑,三级医疗体系共同发力,让群众就近就便获得高质量医疗诊治服务。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为了生活尽快烟火如常,为了江堤柳岸再现往日光彩,我市医疗战线工作人员微光成炬,逐光前行,与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冬已至,春可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