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1 12:17 来源: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人民政府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人民日报大家谈:整改落实不能患得患失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作风建设有共性规律可依,有成败经验可循,需要遵循和掌握。本期大家谈,三位读者分享的体会,值得各级党政干部一读并思考。

别轻视“芝麻小事”

重庆璧山  詹  勇

专题民主生活会结束后,总有人会私底下交流,认为自己不是领导干部,没有实权管事,没有贪污腐败行为,无非就是吃点喝点,工作累了说话“冷”点而已,这些都是小事,不属于“四风”问题,无伤大雅。

殊不知,在群众眼中,这些“小毛病”也是“大问题”,也是“大作风”。老百姓同干部打交道很多时候不过为了一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衡量干部的品行也往往从其说话方式、接待态度和生活细节这样不起眼的地方来判断。而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如不及时诊治,终会恶化成“大毛病”,甚至是“不治之症”。“风起于青萍之末”,“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量变到质变是一个不断积累变化的过程。

因此,整改落实一定要不忘“芝麻小事”,大问题不含糊,小问题也不可姑息。要从关心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抓起,从接待群众的只言片语做起,努力在生活中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为转变作风提供前提和保证,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要敢于“请求处分”

江西丰城  徐新林

最近在电视剧中看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一名地下工作者因为个人失误使某次战斗失利,在承认错误的同时,他很坚决地说:“我请求组织处分!”这句经典台词彰显出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党性光辉。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环节,“请求处分”的党性自觉决不可抛。

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大部分干部都敢于向自己开炮,但是,问题和错误查摆出来后,在整改落实阶段,个人问题该怎样去落实责任,部门问题谁又该承担多大责任,很多单位对此一头雾水,整改落实也因之没有下文。许多党员干部害怕主动担责会被真处分,误了前程,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污染了党性修养,本身就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病。

闻过即改,可以激发更旺盛的工作动力。如果执迷不悟、抱残守缺,就算可以图得短期小安,终究也会因小过而犯大错。一把手应当率先拿出自查自改的方案,带领领导班子立下“军令状”。打破这种互相推诿、害怕担责的僵局,必须首先要严明纪律,切实落实整改责任和惩罚措施。

“无用则免”是目标

浙江杭州  韩颖龙

在一次部门的教育实践活动上,有人提议:“没有用的文电不发,不需要开的会不开,没有效果的活动不搞,能不出去就不要出去,无用则免。”“无用则免”的原则一经提出,便得到与会者的拍手称赞,并被运用到了部门的整改活动中。 

判断一项工作有无必要、有无效用,往大了说要看是否助力发展、增进民生,往小了说要看是否带来积极变化,而不是看对干部自身是否有利。现实中,“无用未免”的例子并不少见,会议主题没有人好好研究,会场布置却搞得井井有条,考非所察、调而不研的参观考察,为突击花钱而购置可有可无的设备。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了作风跑偏、义利观错位的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无用则免”的原则是做好本阶段工作的目标。党员干部不仅应在工作中去虚务实、化繁为简,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还应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用到困难群众身上,分到推动改革发展上面,踏踏实实做好事实事。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3日 05 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